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中發現了一枚骨針,被視為目前人們所知道的最早的縫紉工具,根據推測,三萬多年前的山頂洞人很可能就是使用這樣的骨針來縫制獸皮的。
1991年,在阿爾卑斯山區中,一對德國夫婦發現了一具冰封的木乃伊,考古學家們為這具木乃伊命名為“冰人奧茲”。冰人奧茲身上穿戴著多種動物毛皮制成的衣帽服飾,身旁還放著鹿皮箭袋,在這些原始毛皮制品的幫助下,5300年前的“衣著時尚”就這樣清晰地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。
二十世紀三十年代,考古學家在對殷墟王陵進行大規模的保護發掘時,在1004號墓的南墓道中,意外發現了兩處土壤上有不同尋常的紋理。經過現代的科學手段,人們發現紋理處有皮革腐爛的痕跡,那到底是什么皮革制品留下了如此精美的花紋呢?專家推測,留下這處紋理的是一副商代皮革鎧甲。
978年在湖北省隨州發掘的戰國時期曾侯乙墓中,考古專家們在這里發現了一副殘留著皮革痕跡的漆殼,經過復原,人們終于可以一睹戰國時期皮甲的真面目。
到了古希臘,人們對皮革制成的涼鞋就特別鐘愛,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皮革加工方面也有出彩表現,他們改良了古埃及人的植物鞣制工藝,而這種鞣制方法到今天依然被人們所使用。
二十世紀,以PVC人造革和PU合成革為代表的仿真皮革材料開始流行起來,盡管它們在外表上與天然皮革酷似,但在使用感受上還未能做到與天然皮革比肩。
二十世紀,法國設計師們開始把皮革元素加入時裝,皮革也由此走向時尚行業,風行于T臺之上。與此同時,仿真皮革材料也在逐步革新,一向追捧天然皮革的服裝行業也開始向人造革、合成革拋出橄欖枝。
隨著天然皮革與仿真皮革的加工技術不斷革新,種類繁多的皮革制品豐富了人們的選擇,而問題也隨之產生,而怎樣讓皮革能更好更持久的保存下來,